饲料粮,关乎粮食供需平衡
信息来源:liangshi.biz 时间: 2012-02-13 浏览次数:552
饲料粮是粮食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饲料粮占粮食消费的比重一直保持着较快增长。饲料粮变化对我国粮食供需平衡影响越来越大,饲料粮供应已成为研究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重点和关键之一。
当前我国饲料粮需求与供给情况
从当前我国饲料粮需求情况看,消耗饲料粮较多的,主要有生猪养殖、家禽养殖,此外还有水产品和以食草为主的草食牲畜养殖。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的饲料粮统计,对饲料粮估计大都从营养平衡、饲料转换率、粮食消费结构等角度推算得出。此次笔者采用养殖业生产量和饲料粮转换率的方法对饲料粮消费量进行了测算。这里饲料粮是指以原粮形式被直接用作饲料所消耗的粮食,不包括米糠、麦麸等粮食副产品折粮。以2010年为例:
———生猪生产消耗粮食情况。全国猪肉产量5071万吨,需消耗饲料粮2434亿斤;2010年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4800万头,需要饲料粮288亿斤。
———家禽生产消耗粮食情况。全国生产禽肉1656万吨,需消耗粮食430亿斤;全国蛋禽产蛋2760万吨,需要饲料粮718亿斤。
———水产品和其它耗粮情况。初步测算需要200亿斤左右。
通过测算,2010年,全国需要饲料粮4070亿斤。
从当前我国饲料粮供给情况看,据经验估计,在我国饲料粮消费中:玉米约2450亿斤,占饲料粮消费总量的60%;豆粕消费量折粮为720亿斤,占17.7%;稻谷约350亿斤,占8.6%;小麦约300亿斤,占7.4%;薯类和其它杂粮250亿斤,占6.1%。
从各种粮食品种供给情况看,2010年饲料粮消费各种粮食分别占当年玉米、大豆、稻谷、小麦、薯类等产量的69.1%、238.4%、9.6%、13%和29.2%。就目前粮食生产情况看,除产生豆粕的大豆大部分依靠进口外,国内粮食生产基本能够满足养殖业生产的需要。
饲料粮增加成为国内粮食消费刚性增长主要需求
2010年饲料用粮比2005年增加700多亿斤,增长20%以上,约占国内粮食消费增加量的2/3以上。饲料粮快速增长已成为粮食消费刚性增长的主要需求。
从国内粮食各品种需求看,由于饲料粮的快速增长,导致对玉米需求量快速增长,国内玉米供应趋紧。据测算,2010年,在饲料粮消费中,玉米比2005年增加600亿斤,增长30%以上。如果加上玉米深加工消耗900亿斤和食用、种用等部分,2010年全国消耗的玉米为3650亿斤左右,超过当年产量3545亿斤,国内玉米供应出现紧张,玉米价格持续走高。
造成饲料粮需求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畜牧业生产稳步增长。“十一五”期间,全国肉产量由2005年的6939万吨,增加到2010年的7926万吨,增加987万吨,增长14.2%,年均增加200多万吨,年均增长2.7%。据测算,由于畜产品生产量增加而增加的饲料粮达400亿斤左右。二是饲养方式的改变。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环境保护压力的加大,过去传统一家一户养殖模式正在被规模化、集约化的现代养殖方式取代。传统养殖以喂食糠麸、糟渣、青饲料和泔水为主,精饲料使用相对较少,而规模养殖主要使用精饲料粮。据统计,2006年全国饲养生猪1-3头的传统养殖户占总农户的40%,而到2010年底这个比例下降到10%左右。另据农业部门反映,2010年全国生猪年出栏50头以上的养殖单位(户),生猪出栏量占总出栏量比重达70%,比2005年提高了33个百分点。初步测算,由于饲养方式改变而增加的饲料粮约为300亿斤左右。
解决好饲料粮供应是确保粮食安全的关键之一
“十一五”期间,我国稻谷和小麦合计平均年产量在6000亿斤以上,基本能够满足国内口粮消费。预计到2015年我国口粮需求约为5300亿斤。保持目前我国稻谷和小麦生产水平,保证口粮供应无虞。但随着人们收入水平提高和营养膳食结构的不断改善,对肉蛋奶等动物性产品需求将保持持续增长。展望“十二五”,无论是饲料粮还是工业用粮,需求都是旺盛的趋势。预计到“十二五”末,国内饲料粮需求将会在4600亿斤左右,比2010年增加500多亿斤。
从粮食品种上看,玉米需求将继续刚性增长,预计到“十二五”末,国内饲料需要玉米2850亿斤左右,如果加上工业深加工所消耗的玉米1200亿斤左右及食用、种用和损耗等,到“十二五”末,国内玉米需求总量应该是4400亿斤左右,远远超过2010年3545亿斤的生产量。因此,确保我国未来粮食供应最主要的压力之一来自于满足不断增长的饲料粮需求。破解饲料粮供需难题是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重要突破口,确保玉米持续增产则是保证饲料粮供应的关键。
解决饲料粮供应的核心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在确保口粮生产的前提下,应采取有效措施扩大饲料粮供应,科学调控工业用粮和国内外市场资源。一要稳步增加玉米种植面积,集中力量提高单产。在保证口粮、食用油和棉花生产供应的前提下,积极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尽力增加玉米面积;同时要在玉米良种、种植技术和基础设施建设上加大投入,千方百计提高玉米单产。二要科学控制工业用粮。严格控制加工能力,特别是酒精企业,在玉米供求特别紧张的时候,对燃料乙醇可以停止生产。三要大力开发“非粮”饲料。充分利用农业生产中的作物秸秆和农产品加工产生的饼粕、麸皮、酒糟副产品,以减轻养殖业对饲料粮需求压力。四要适当调整产业政策,将饲料生产优势和牧业生产优势相结合,在北方玉米产区鼓励发展生猪生产和畜产品深加工,形成区域优势和产业地域优势,降低生产成本,优化畜产品布局。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粮食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