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粮食网 - 粮食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行业动态 | 业界新闻 | 国内新闻 | 知识普及 | 国家标准 | 行业标准 | 规程 | 其它政策法规 | 会议信息 | 法律咨询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粮食知识 > 粮食高产的“达县经验”
6.biz | 商业搜索

粮食高产的“达县经验”

信息来源:liangshi.biz   时间: 2012-03-05  浏览次数:661

    示范带头、行政重视、部门给力
    初春时节,记者来到全省粮食大县——达县,放眼望去,油菜地上那一团团诱人的金黄,麦地里那一抹抹醉人的翠绿,似乎都在预示着今年粮食的丰产。
    “2011年,我县实现粮食播种面积163万亩,粮食总产突破62万吨,油菜播面33.3万亩,总产达5.6万吨,再创历史新高。今年,我们将发挥优势,挖掘潜力,扩大粮油生产面积,提升粮油生产能力,增加粮油总产,争创全国粮油生产先进县!”谈及今年粮油生产工作,随行的达县农业局负责人信心十足。
    争创全国先进,达县底气何来?
    刘德福奇迹:花甲老人一人种田60亩
    在达县麻柳镇碾盘湾村,记者见到了正在地里忙活的村民刘德福。别小瞧这位皮肤黝黑、满脸皱褶的纯朴农民,他可是方圆百里的明星,曾被农业部表彰的“全国种粮大户”。
    蹲在嫩绿麦地里的刘德福,一边拔草,一边回忆着种粮历史。已年过六旬的刘德福一家4口有4亩多土地,之前一直靠在田里精耕细作和空闲时搞点手工副业添补家用。2000年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出现部分农民不愿耕种土地的现象。从那时起,刘德福开始转包他人土地耕种。从几亩,到十几亩、几十亩,规模种粮让刘德福尝到了甜头。从2006年起,他连年种粮60余亩,年年出售余粮六七万斤,净收入两三万元,成了当地农民种粮致富的带头人。
    “虽然我年纪大了点,但身体还行,惠农政策这样好,只要附近农户不愿种的,我都愿意转包来种,种得越多越划算,日子越过越红火!”刘德福乐呵呵地说。
    一个人种植这么多田地,并保持如此高的产量,无疑是奇迹。刘德福却说,这个奇迹是农技人员帮忙创造的。
    达县经验:行政重农 科技兴农
    一个地方的粮食生产,很大程度取决于基层党委、政府是否重视。在达县金石乡,农户们在乡党委、政府的引导下,统一定种、统一育苗、统一技术规范,粮食亩产由过去的400公斤一举增加至535公斤,人均纯收入增加300余元,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空前高涨。
    金石乡党委书记杨明国告诉记者,从2009年起,该乡结合当地海拔高、生长周期长、米质好等特点,重点抓好优质稻的生产,目前已建立万余亩的优质稻生产基地,年产优质稻达600万公斤。
    这仅是达县重视粮食生产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县除了党委、政府重视粮食生产,粮油高产创建也是达县稳粮、增粮的重要抓手。
    近年来,达县立足本地实际,层层建立粮油高产示范片,积极开展高产创建。特别是实施水稻、玉米、油菜、小麦高产示范的乡镇,统一按高产栽培技术规程组织实施,为技术集成推广做好了示范。目前,该县已推广了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水稻旱育秧强化栽培等节本增效技术并组装集成了一系列高产栽培技术,为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发展效益农业和稳定粮食生产探索出一条新路子。
    截至目前,该县已建立各种粮油生产示范片面积15.5万亩,辐射带动面积50多万亩。通过高产创建示范,辐射带动了周边地区粮油生产,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效,提升了现代粮油生产发展水平。
    不仅要做给农民看,还要带着农民干。为提升科技入户率,近年来,达县农业局还针对农村种田农民年龄结构老化、文化水平不高的实际,不间断地组织农业专家深入一线,利用多种形式开展技术宣传、培训和技术咨询,据不完全统计,已开展技术咨询4.5万人次,培训乡镇及村社干部和农民120.5万人次,增强了广大干群的科技意识,提高了农民科学种田水平。
    在开展粮油高产创建的同时,达县还充分利用当地的光、热、水、土资源,挖掘粮油生产潜力,狠抓旱地改制,并因地制宜地确定了主要农作物的主推品种,有效规避了新品种推广中的“多乱杂”现象。
    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达县还积极探索社会化服务,积极引导农民自主组建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社,大力推广“五统一”的农技服务方式,为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和农业增产增效发挥了重大作用。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粮食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