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粮食网 - 粮食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行业动态 | 业界新闻 | 国内新闻 | 知识普及 | 国家标准 | 行业标准 | 规程 | 其它政策法规 | 会议信息 | 法律咨询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短期稻米震荡整理 后期或有冲高能力
2.biz | 商业搜索

短期稻米震荡整理 后期或有冲高能力

信息来源:liangshi.biz   时间: 2012-08-06  浏览次数:464

  经历了前期的连续上涨后,随着储备粮轮出增多和大米需求的季节性疲软,国内稻米市场上涨步伐开始放慢。短期来看,由于缺乏利多指引,预计市场将以震荡整理为主。但纵观国内经济形势,涨价因素仍有不少,物价指数仍处在相对较高水平,稻米市场上涨周期尚难断言结束,中期或仍有再创新高的能力。

  国内稻米市场持续稳定,局部地区小幅上扬
  
  近期黑龙江出米率64%~66%、水分含量15.5%-17.5%的圆粒稻谷收购价格为2560~2740元/吨,出米率70%、水分含量14.4%以内的圆粒稻谷收购价为2800元/吨左右,粳米出厂价为3980元/吨左右。江苏南京地区普通稻谷收购价为2860元/吨左右,大米出厂价为3960元/吨左右;安徽芜湖地区粳稻收购价格为2800元/吨左右,粳米出厂价为3980~4240元/吨,均与前一周基本持平。湖南长沙地区早籼稻收购价为2680元/吨,早籼米出厂价为3760元/吨,中晚籼稻收购价为2740元/吨,中晚籼米出厂价为3920元/吨;江西南昌地区早籼稻收购价为2600元/吨,早籼米出厂价为3700元/吨,中晚稻收购价为2680元/吨;安徽芜湖地区中晚籼稻收购价为2760元/吨,晚籼米出厂价为3840元/吨;湖北武汉地区中晚籼稻收购价为2720元/吨,中晚籼米出厂价为3860元/吨,均与前一周持平。

  短期市场面临震荡

  经过春节之后的上涨,目前稻米市场价格已处在历史高位。此时各地正处于储备轮换相对集中期,大米需求又处在年内较为低迷时期,市场主体做多意愿不足,购销谨慎,继续上涨动力明显缺乏,短期震荡走势难免。不过,因政策托底价格大幅提高,稻米市场即使走弱,下调幅度也将十分有限。

  ——稻谷供应相对充足。2011年国内稻谷迎来了“八连增”,总产量突破2亿吨大关,达到20078万吨,比上年增加503万吨。而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测2011/2012年度国内稻谷消费量为19840万吨,年度内稻谷继续产大于需,库存增加,供应不断改善。其中,有关部门预测粳稻产量在6225万吨,比上年增加325万吨。粳稻的大幅增产给市场造成了较大的压力,部分产区还一度出现了卖粮难。虽经国有粮食收储企业的大力收购后供应压力基本得到了消化,但天气转暖后,部分农户手中持有的高水分粳稻仍面临着一定的出售难度,对粳稻市场构成了一定的压力。同时,上半年国内正是储备稻谷集中轮出的时期,尤其是南方储备籼稻的轮出部分缓解了籼稻供应偏紧的局面,也有助于籼稻市场的稳定。

  ——大米需求相对平淡。一方面,天气逐渐湿热,大米容易变质。而粮食流通化改革后,由于购销市场主体增多,稻谷抢购现象时有发生,导致农户交售的稻谷水份普遍较高,市场上流通的大米水分也总是高于国家标准。随着天气的转暖,这些水分偏高的大米将更加不易保管。另一方面,经过持续的上涨,大米价格已处于历史高位。因此,大米经销商采购逐渐趋于谨慎,导致大米市场需求逐渐低迷。

  ——稻谷增产行动也给市场带来一定的压力。今年,党中央、国务院继续高度重视粮食生产,日前再度出台了《2012年全国粮食稳定增产行动方案》,明确将早稻增产,扩大水稻、玉米等高产作物种植,力争稳定秋粮产量作为今年粮食增产的目标任务,并为此出台了许多配套措施。2011年国内稻谷产量已经达到了2亿多吨,并呈产大于需之势。如果继续增产,稻谷的供应压力将会进一步增大。鉴于后期稻谷供应可能提高,市场的不确定性增加,市场主体的乐观情绪将受到一定打压,营销策略会趋于谨慎。

  后期市场或仍有走强可能

  在市场供应得到改善和大米需求相对不足的情况下,短期稻米市场或将陷入震荡,但中期来看,市场仍有冲高可能。

  ——物价指数居高不下,粮价或将走高。经过艰辛的调控,我国的物价涨幅得到了有效遏制,刚刚公布的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8%,涨幅比上年全年回落1.6个百分点,显示物价调控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当前CPI仍高于一年期存款利率,表明目前物价仍处在较高的水平。而在一季度,国内汽柴油两次大幅上调,合计上调幅度达900元/吨。作为工业的血液,油价的大幅上涨不但直接影响运费上涨,而且也必然会最终抬高化肥、农资等商品价格,进而影响粮价。同时,一季度我国GDP增长8.1%,连续5个季度回落,是自2009年二季度以来的最低值。经济的下行压力需要货币政策“给点力”,4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3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01万亿元,同比多增3320亿元。3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89.56万亿元,同比增长13.4%,连续两个月回升。M2增速回升,传递出管理层从信贷层面放松政策的意图也进一步明朗。同时,发改委人士日前也指出,在经济快速增长的过程中,一定程度的价格上涨难以避免,因此,物价上涨的压力恐将存在较长时期。如果CPI持续维持3%以上的水平,从提高种粮收益,保障农户种粮积极性的角度看,粮价即便没有主动上涨也会被动推高。

  ——中晚籼稻供应偏紧之势难改。虽然目前南方储备轮出可以部分缓解籼稻的供应紧张之势,但却无法从根本上改善其供求关系。由于中晚籼稻需求旺盛,供应存在一定缺口,而临储库存自2011年下半年就已基本见底,在储备集中轮出结束,季节性需求恢复后,中晚籼稻供应偏紧之势将可能再次抬头。在新的中晚籼稻上市前,市场可能不得不面临以价格上涨来抑制需求的选择。

  ——早稻增产料将有限。目前南方早稻育秧基本结束,已进入到裁插阶段。虽然国家明确提出要力争早稻面积扩大,产量增加。由于“单改双”投入大,产效不明显,农户积极性难以有效激发,预计今年早稻产量增幅仍将十分有限。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农户种植意向调查显示,2012年早稻播种面积将达到580万公顷,比上年增加5万公顷,增幅不到1%。一方面,种植意向与实际种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从近几年的实际情况看,意向种植面积均要高于最终的种植面积。另一方面,2011年早稻单产为每公顷5697公斤,比上年提高5.4%,通过单产提高,才实现了早稻的增产。今年各地频频出现极端天气,早稻的生长形势不容乐观。全国早稻单产要想达到去年的每公顷5697公斤有较大难度,即便达到,按照目前的意向种植面积看,产量增幅也较为有限,可能仍无法满足旺盛的早稻谷需求。因此新早籼稻上市后高开的可能性很大,而且不排除高开高走的可能。

  ——粳稻市场面临上涨压力。目前2011年新产粳稻的收购工作已基本告一段落,由于国企收购给力,粳稻的收购量较上年同期有了大幅增加。截止3月10日统计,6个粳稻主产区国有粮食企业收购2011年新产粳稻1646万吨,较上年同期的776万吨大幅增加870万吨,增幅达一倍以上。国企所占收购总量的比重也由上年同期的42%大幅上升至61%。国有企业的奋力收购有效激活了粳稻市场,使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新产粳稻达到了2547万吨,较去年同期的1867.3万吨增加了833万吨,远超2011年粳稻的增产数量,这也意味着农户手中的粮食库存大大低于去年同期水平。随着粳稻谷收购进入尾声,市场粮源开始趋紧,质量稍好的粳稻收购明显困难,粳稻供应压力已基本消化完毕。大量粳稻进入国企,虽为国家日后调控粮食市场储备了充足的粮源,由于国企轮出一般都要求顺价销售。因此,后期粳稻价格有可能在政策引导下逐步提升。由于目前粳稻供求关系与2009年相比已发生了较大变化,再度复制此前的牛市走势或不太可能。

  综上所述,短期来看,由于市场缺乏利多指引,在大米需求处于阶段性低迷,各地储备轮出增多的当下,稻米市场难免出现震荡走势。而后期因面临着物价水平较高,市场粮源偏紧等上涨因素,稻米市场仍有可能再度迎来上升周期。

  另处,由于粮食生产作为关系到我国14人口吃饭的头等大事,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保护粮食生产能力就显得至关重要。2007年上半年,当国内早稻最低收购价为72元/百斤时,袁隆平院士曾说,最低保护价太低了,希望把最低保护价提高到100元。没曾想2008年国内新产早稻谷的收购价就上冲到一百元,2012年早稻的最低收购价也提高到了120元。在今年的两会发言时,袁隆平表示,今年稻谷最低收购价,平均每100斤提高16元还不够,应该每100斤提高50元。虽然不知院士的愿望何时能一语成真,但从保护粮食生产能力的角度看,今后粮价上涨仍将是大趋势。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粮食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