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粮食网 - 粮食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行业动态 | 业界新闻 | 国内新闻 | 知识普及 | 国家标准 | 行业标准 | 规程 | 其它政策法规 | 会议信息 | 法律咨询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联合国发出粮食危机预警 我国输入型通胀风险加大
6.biz | 商业搜索

联合国发出粮食危机预警 我国输入型通胀风险加大

信息来源:liangshi.biz   时间: 2012-08-14  浏览次数:554

    今年以来,全球极端天气频现,特别是最近几大粮食生产国同时出现严重旱情,使得粮食安全问题再度成为关注焦点。
    联合国粮农组织上周末发出预警,称最近3个月来,全球玉米价格上涨23%,小麦价格上涨19%,与此对应的奶制品、肉制品价格指数已逼近2008年全球粮食危机时的水平。如果处置失当,全球将再次引发新一轮粮食危机。
    国际粮价的飙升已传导至国内。上周四公布的CPI同比增幅虽已降至1.8%其中最大权重蔬菜价格继续走低,但粮价和油脂价双双出现“逆势反弹”,粮价同比涨3%,油脂价涨5.9%,而供求关系并未发生变化。
    现象
    旱灾袭击全球粮产区
    粮食危机或再度来袭
    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覆盖55种食品的全球粮食价格指数7月份跳升6.1%,至213.1点,而6月份是200.8点。这也是全球粮食价格指数四个月来首次上涨,足以说明过去几周农产品价格的迅猛涨势。高盛、瑞信和麦格理等机构近期表示,农产品价格的涨势短期可能继续延续。
    极端天气无疑是这一轮危机的罪魁祸首。受严重干旱天气影响,美国、俄罗斯、加拿大等全球粮食主产国持续释放“粮食减产”信号美国、俄罗斯、加拿大等全球粮食主产国持续释放“粮食减产”信号。
    作为世界最大农产品出口国,美国目前正面临半个多世纪以来最严重的旱灾。根据美国国家干旱减灾中心的数据,目前美国本土48个州已有三分之二的区域遭遇了中度以上干旱灾害,为历史最高水平。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2012作物年度,美国共有33个州的1496个县成为干旱受灾区。
    干旱天气损害了玉米、大豆等作物的生长和成熟,主要农作物产量毫无疑问会受到影响。美国农业部最新预测报告显示,受持续干旱和高温影响,今年美国玉米产量预计为108亿蒲式耳(约合2.74亿吨),比去年下降13%,是2006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大豆方面,预计今年产量为26.9亿蒲式耳(约合7290万吨),比去年下降12%。
    作为国际市场主要小麦出口国的俄罗斯今年也出现了异常干旱天气,并导致粮食减产。俄罗斯农业部副部长伊戈尔·马内洛夫7月底宣布,全俄共有16个联邦主体遭受旱灾,受旱耕地面积440万公顷,占总播种面积的5%至6%。其中,已有150万公顷农作物死亡。
    俄农业部日前表示,由于形势发生变化,农业部近期将下调俄今年粮食产量预期至7000万至7500万吨,这比此前的预计减少11%至17%。
    持续干旱正推动国际粮价不断飙升,依赖进口的国家成本压力陡增。此前,联合国曾预计今年全球的粮食进口成本将达到创纪录的1.24万亿美元。美国农业部则估计,在2013年收割季前,玉米、小麦、大豆和稻米的总库存将下降1.8%,至四年低点。农产品等粮食价格上涨,也给一些国家,包括巴西、印度尼西亚、土耳其这些新兴经济体国家,带来了通货膨胀的隐忧。
    分析
    中国粮食市场运行平稳
    未来输入型通胀风险加大
    持续的干旱,使得农产品成为今年投资市场最大的赢家。标普GSCI大宗商品价格指数涵盖的24种商品中,小麦、大豆和玉米涨幅一马当先。
    上周五欧洲交易时段,芝加哥玉米期货价格继续走高。前一天的美国市场,玉米期货收高1%,再度刷新历史最高水平,大豆、小麦也大幅上涨。自5月31日以来,玉米价格已累计上涨47%,大豆价格上涨26%。
    “当前全球粮食价格的大幅上涨主要是天气因素、市场炒作和国际垄断集团操纵共同影响的结果。”东方艾格分析师马文峰对南方日报记者表示。据他研究分析,中国的粮食价格会受到一定的冲击,但是要弱于国际市场的冲击。
    根据马文峰的研究,进口粮食(大豆)价格上涨的20%将会带来饲料直接成本上涨6%以上,考虑间接影响国内其他粮食价格上,饲料成本将会上涨8%-10%的水平。同时国际市场的价格上涨最终也会带动国内价格上涨5%-10%。总体来看将会导致粮食和肉禽蛋的消费支出增加5%-8%的水平。
    马文峰指出,即便是当前国际市场的价格上涨幅度稳定在20%水平,国际粮食价格上涨带来的物价水平的上涨将会导致我国CPI涨幅上涨0.7-1.5个百分点的水平,国际粮食价格的上涨必然导致国内物价出现回升。
    中国人民银行强调,物价指数前升后降,通货膨胀压力有所缓解。当前物价对需求扩张仍比较敏感,扩张性政策刺激增长的效应可能下降、刺激通胀的效应则在增强。
    尽管当前CPI处于下行趋势,但交通银行(601328,股吧)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未来通胀风险仍不可忽视,他提醒说,货币政策不是简单针对当前的CPI,而要关注未来,关注到半年甚至于更长时间的物价的走势。从中长期来看,通胀却是一个现实的风险。下半年物价上涨的压力是持续存在的,劳动力成本、土地价格以及资源价格改革推进等一系列因素都将会推动物价上升。
    应对
    专家建议多元化进口加强储备
    通过市场方式避免国际市场冲击
    与国际粮价大幅上涨不同,近两个多月来,中国国内粮食市场运行平稳。我国政府对粮食生产高度重视、夏粮获“九连丰”、粮食库存充裕等是粮食市场表现稳健的主要因素。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7月我国粮食价格同比上涨3.0%,环比上涨0.2%,1至7月平均同比涨幅为4.1%,呈温和上涨态势。
    “面对国际粮价上涨,我们不能盲目恐慌。”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对南方日报记者表示,据他分析,我国长期坚持立足国内确保粮食安全的基本方针,粮食自给率多年来保持95%以上,这是中国粮食市场稳定的深层次原因。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夏粮总产量为12995万吨,比上年增长2.8%,超过1997年的历史最高水平。
    农业专家表示,从粮食进口结构来看,中国只是全球第一饲料进口大国,主要进口品种是玉米和大豆。国内口粮以大米和小麦主打,虽每年有少量进出口,但主要为了调剂余缺及利用国内外价差套利,决非填补国内短缺。因而,此轮国际粮价的疯涨对国内粮食市场影响有限。
    但同时,国际粮价变化导致的输入型通胀风险的确存在。专家建议,中国在粮食进口政策上可采取多元化战略;企业可通过市场方式避免国内稳定价格受到全球粮价的冲击。中国政府正在评估如何采取措施,通过国家储备的方式,给予食用油生产企业一部分补贴,从而稳定价格。毕竟,中国大豆需求量近80%依靠进口。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粮食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