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打仗,都是冷兵器时代,科技也不像现在这么发达,我们常看历史剧或者历史典籍,在古代的王朝里,只要一提到打仗 ,文官就会爆出粮食短缺的问题,而粮草不缺的战争背后,总有一个治世能臣,比如刘邦的萧何,就是后面管粮草的,还有刘备的诸葛亮治蜀,朱元璋的李善长等等人物,这些历史人物,就是为君王搞后勤,弄粮草的治世能臣,尽管如此,在大型战争的古代战争中,也有报粮草短缺的问题。那么为何古代只要打仗,就一定有粮草短缺这种现象呢?
一般认为,在古代打仗没有粮草,主要是当时封建王朝的生产力落后,生产不出多少粮食,其实这远不是古代粮食产量低的原因,而是这个原因,跟着小编来看看吧!
首先是运粮食不方便,古代的粮食,按照人头供给给军队将士们,自然是足够的,但是粮食运输的过程,可是个艰难的事情,比如汉朝时期要从长安运送粮食到西川和云南等地,就有记载称“率十余钟致一石”,什么意思呢?就是带十多钟粮食过去,运到当地只有一石,当时一钟等于64斗,十斗为一石,可见损耗之巨!而在《汉书·主父偃传》有记载“率三十钟而致一石”,这里就有个成语叫“一石几钟”,就代表着古代粮草运输的损耗。
其次,这些损耗的粮食,大多是运送粮食的士兵吃的,运送到军队以后,还得有民夫,这些是古代军队中的辅助后勤部分,而且比正规士兵还要多,古代有“三人饷一卒”的说法,更加加重了粮草的消耗,而且运输的粮草,粮食给人吃,干草给马吃,但马也得喂食粮食,不然战马没力气打仗。
所以呢,古代的宋朝和唐朝还有明朝,在建立起来王朝后都改了粮草供给的方式,就是屯垦无边,减免赋税,去当兵的都是古代农民,自己带粮食,衣服,不仅不征收赋税,打仗回来还给更多的土地,比如木兰从军的故事,都是自己去买武器盔甲,综上所述,然后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