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粮食网 - 粮食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行业动态 | 业界新闻 | 国内新闻 | 知识普及 | 国家标准 | 行业标准 | 规程 | 其它政策法规 | 会议信息 | 法律咨询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会议信息 > 伍振军:更高水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N.biz | 商业搜索

伍振军:更高水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信息来源:liangshi.biz   时间: 2024-03-04  浏览次数:8

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并强调“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千方百计促进粮食生产,我国粮食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有力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但应清醒认识到,我国粮食供求仍处于紧平衡状态。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国内持续增长的粮食需求,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这根弦一刻也不能放松,要抓好稳定安全供给,力求在更高水平上保障粮食安全。

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近年来,粮食主产省份中粮食净调出的省份数量减少,产销平衡区和主销区粮食自给率有所下滑,粮食生产呈现进一步向主产区集中的趋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要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要严格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让主销区、产销平衡区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主销区要确保自给率不再下滑并有所提高,产销平衡区要挖掘空间增加产能实现粮食基本自给,主销区、产销平衡区要和主产区共同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

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耕地数量减少、质量降低都会对粮食安全构成重大风险。守住耕地红线,既要守数量,又要守质量,还要守生态红线。耕地占补平衡、进出平衡是严守耕地红线的关键。党中央为确保耕地数量和质量,防止占多补少、占优补劣,不断完善制度、堵住漏洞。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落实和完善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实现补充耕地产能与所占耕地相当”。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严格耕地占补平衡管理”“确保补充的耕地数量相等、质量相当、产能不降”。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强调,“坚持‘以补定占’,将省域内稳定利用耕地净增加量作为下年度非农建设允许占用耕地规模上限”。可见,制度越来越完善,要求越来越严格。要根据党中央部署,健全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制度体系,加快耕地生态修复,提高耕地质量,提升粮食产量、质量和产能。

保质保量建设高标准农田。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提升耕地质量的重要举措,是确保粮食安全的关键基础。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在要求确保建设面积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建设质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进一步明确,真正把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适宜耕作、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现代化良田。针对部分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配套资金困难问题,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适当提高中央和省级投资补助水平,取消各地对产粮大县资金配套要求”,支持力度明显加大。要加快把党中央部署要求落到实处,坚持数量、质量和生态并重,建设、管护和合理利用并重,确保建一块、成一块。同时,扎实推进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开发耕地后备资源,拓展粮食产能空间。

推进高水平种业创新。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粮食高产稳产的核心,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源头。目前国产种子基本能够满足国内需求,但在一些品种和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还比较大。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完善联合研发和应用协作机制,加大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选育推广生产急需的自主优良品种。要瞄准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的重大战略需求,聚力推进种业科技创新攻关,建好用好国家实验室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立健全种业创新体系,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急需优良品种选育和推广,保障粮食安全。

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农机装备是促进粮食增产稳产的重要物质装备。要加快农机装备补短板强弱项,完善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组织重大关键技术攻关,研发制造适合我国农情特色的适用机械和高端智能机械,开辟急需适用农机鉴定“绿色通道”,下力气解决“无机可用”“无好机用”“有好机械也用不了”等问题,不断提升我国农机装备研发应用水平,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重要支撑。

调动和保护好“两个积极性”。提高粮食生产意愿,关键是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和地方政府抓粮积极性。要让主产区抓粮有动力有干劲、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要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进一步协调好主产区、主销区之间的利益,调动地方党委、政府抓粮积极性。确保粮食价格稳中有涨,完善农资保供稳价应对机制,有效控制种粮成本,发挥好种粮补贴和粮食作物保险作用,让农民种粮能挣钱,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

重视节粮减损。节粮减损相当于增产粮食,减少浪费就是建设无形良田。推进全链条节粮减损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环节多、范围广,应建立常态化、长效化机制,提升政策效果。要抓住农户储粮和大众消费两个重点环节,减少储粮损失和食物浪费。目前农户储粮设施较为简陋,储粮技术较为落后,抵御鼠害虫害粮食霉变能力较差,储粮损失较大。应加快普及推广现代化粮食烘干和粮食储存新型装具,减少农户储粮损失。组织好世界粮食日、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等活动,加强公益宣传,营造良好的爱粮节粮社会氛围,厉行节约,减少浪费。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伍振军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研究员)

(责任编辑:年巍)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粮食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