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粮食网 - 粮食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行业动态 | 业界新闻 | 国内新闻 | 知识普及 | 国家标准 | 行业标准 | 规程 | 其它政策法规 | 会议信息 | 法律咨询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业界新闻 > 陈始发:保障粮食安全是永恒课题
Q.biz | 商业搜索

陈始发:保障粮食安全是永恒课题

信息来源:liangshi.biz   时间: 2024-05-19  浏览次数:10

仓廪实,天下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确保粮食安全作了重要部署。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稳定,是做好“三农”工作的关键任务。我们要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既抓物质基础,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也抓机制保障,做到产能提升、结构优化、韧性增强、收益保障、责任压实,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无农不稳,无粮则乱。粮食安全是农业强国的本质要求和重要特征。农业强国必须具有强大的粮食生产能力,能够全天候保持自身充足稳定的粮食安全供应;具有发达的农业科技能力,能够实现粮食的稳产高产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粮食需要;具有健全的农业产业体系,能够保障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运转;具有健康的生态系统,能够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强大的国际竞争力,能够影响全球粮食价格和贸易方式。生产能力、科技能力、产业体系、生态系统、国际竞争力等要素共同发挥作用,将决定一个国家的粮食安全水平,也奠定一个国家走向农业强国的基础。

对于中国特色农业强国建设来说,粮食安全是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首先,粮食安全是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根本保障。对于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来说,保持自身粮食安全具有独特重要性。没有粮食安全,就没有国家稳定,更谈不上建设农业强国。稳固了中国的粮食安全底板,也将为世界的粮食安全稳定作出重大贡献。其次,粮食安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前提。建设农业强国,不仅要求实现粮食稳定供给,更要求实现农业永续发展。粮食安全在强调长期稳定供应的同时,兼顾生态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体现出资源环境的可承载性和农业要素利用的可延续性。此外,粮食安全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支撑。保持粮食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可以减少外部不确定性因素的冲击,确保国家政策制定和实施的自主性。建设农业强国需要减少粮食生产领域的外部依赖,通过确保粮食自给自足来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进而掌控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维护国家安全与发展利益。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中国粮食、中国饭碗”成色更足。但也要清醒认识到,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在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等因素影响下,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着巨大挑战。例如,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依然突出,耕地撂荒现象较多;目前我国在核心种源、高性能农机装备等领域距离世界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特别是种子产业的“卡脖子”问题尚未解决,农业科技实力薄弱制约粮食生产能力;国际粮食市场出现较大波动,加之受极端气候、能源价格波动等因素影响,全球粮食产业链供应链“断链”风险增大,我国粮食进口渠道、粮食生产总量和农作物种植结构处于不稳定状态;等等。

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关键在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要害是种子和耕地。防范和化解当前粮食安全所面临的风险与挑战,亟需抓牢要害,稳固安全底板,扎实推进农业强国建设。

坚持实施藏粮于地,确保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一方面,要保护耕地数量稳定粮食总量。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与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耕地占补平衡管理,严格控制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加大撂荒耕地利用力度,加强对破坏耕地行为整治。另一方面,要提升耕地质量促产量增长。加强高标准农田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加快推进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加快推进藏粮于技,提高粮食安全的创新能力。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加快种源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生物育种新技术应用,确保重要农产品种源自主可控。提升农业机械装备研发应用水平,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重点扶持种业企业等农业科技创新主体,整合优势资源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推动绿色技术进步与应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严格落实党政同责,强化粮食安全的制度保障。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强调“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要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主动扛起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继续落实“菜篮子”“米袋子”责任制。严格省级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把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作为刚性指标,出现问题要及时问责、终身追责,确保粮食生产的根基。

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化解粮食安全的外部风险。统筹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拓展多元化粮食进口渠道,掌握进口的稳定性和主动权。依托“一带一路”建设,深化与其他国家在贸易、投资、技术等多领域的合作,提高全球粮食生产能力。主动参与全球粮食安全治理,推进落实国际粮食安全合作倡议,积极参与粮食国际标准的制定,推动形成更加公平合理的粮食国际贸易规则,努力提升在国际粮食市场上的话语权与主动权,防范化解外部风险冲击,保障国内粮食安全。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南昌大学副校长、江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陈始发)

(责任编辑:邓浩)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粮食网证实,仅供您参考